本文主要對氣體渦輪流量計的關鍵部件前導流進行了改進設計。設計上拋棄了原有的整流柵結構,改為在前導流上加 導流葉片,采用流線形前導流,在保證被測流體流動穩定的同時,顯著降低了流經前后的壓力損失。改進后的渦輪氣體流量 計使得其綜合性能得到了提高,達到了預期目的。
流量計量裝置的設計根據流體力學和氣體動力學原理, 流體在流動過程中必須遵循流體動力學原則,即 Navier-Stokes (納維葉-斯托克斯)方程組,保持瞬變慣性 力、位變(遷移)慣性力、質量(徹體)力、表面壓力、黏 性應力等各種力的動力學平衡。氣體在由管道和流量計組成 的控制體系中流動,也必須遵循這一基本原理進行氣動設計。
氣體渦輪流量計的結構如圖1,其機械部分主要部件包 括:整流柵、前導流、葉輪、后導流等。
1.前導流結構形式
前導流器對渦輪流量計精確度的影響很大。目前,應用 于各類速度型流量計的前導流型式比較多,從常用的導流體 結構看,主要采用的形狀是錐形前導流、半球加直管段形前 導流兩種類型,也可以設計成半橢球形前導流。其共同的缺 點是對流場中流體流動性質的破壞一一容易產生分離渦。為 了抑制分離渦的產生,可根據流體力學和氣體動力學理論分 析,采用流線形前導流。
2.不同結構形式前導流實驗測量
為對不同結構的前導流進行對比分析,結合150/1600 型氣體流量計的設計,針對性的開展對比試驗。實驗采用 150/1600型氣體流量計主體,即口徑為150mm,量程為50? 1600m3/h。
實驗對象:
(1)錐形前導流(圖3-2):葉片數6個,葉片長度與 錐形高度相同。
(2)半球加直管段前導流(圖3):半球半徑與直管段 半徑相同,直管段高度與底圓半徑相等,葉片數12個,葉 片長度與直管段長度相同。
(3)半橢球形前導流(圖4):橢球短徑與前兩類底圓 半徑相同,長徑也與前兩種導流長度相同,葉片數12個, 葉片長度為倒流總長度的2/3。
(4)流線形前導流(圖5):流線型前導流底圓與前三 類底圓半徑相同,其母線為一對數函數,葉片數12個,葉 片長度為倒流總長度的 2/3。
3.實驗數據
在上述四種前導流結構下,渦輪流量計其余部件結構相 同,我們在不同流量狀態下測量流體流經流量計后的壓力損失曲線如圖6。
由圖6可也得出以下實驗結論:
在小流量(<150m3/h)狀態下,四種結構的壓力損 失都比較小。
隨著流量增大,4種結構的壓力損失都在迅速增加;
在大流量狀態下,錐形結構壓力損失最大,半球 形加直線段壓力損失有較好的改進。半橢球結構和流線形結 構的壓力損失量都相對小。
半橢球結構和流線形結構的壓力損失相當接近, 但在大流量處流線形結構在減少壓力損失方面還是有微弱 的優勢。
其原因我們認為是因為橢球形、流線形外形過渡更加合 理,能優化被測流體主流速度分布,有利于降低流體流動分 離的產生,有效抑制分離渦的產生,減少流體流動能量損失。 而且由于流通截面逐步收縮,器收縮的過程也是漸進式的, 有利于避免壓損。
4.結論
本文主要對氣體渦輪流量計的關鍵部件前導流進行了 改進設計。設計上拋棄了原有的整流柵結構,改為在前導流 上加導流葉片,采用流線形前導流,在保證被測流體流動穩 定的同時,顯著降低了流經前后的壓力損失。改進后的渦輪 氣體流量計使得其綜合性能得到了提高,達到了預期目的。